恫心疾首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恫:疼痛。形容极端仇恨。
出处《新唐书·萧锐传》:“我是以恫心疾首,思刷厥耻。”
基础信息
拼音tōng xīn jí shǒu
注音ㄊㄨㄥ ㄒ一ㄣ ㄐ一ˊ ㄕㄡˇ
感情恫心疾首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十分仇恨。
近义词痛心疾首
字义分解
展开阅读全文 ∨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金不换(意思解释)
- 秋高气和(意思解释)
- 取长补短(意思解释)
- 结党营私(意思解释)
- 苦思冥想(意思解释)
- 遗形藏志(意思解释)
- 捞一把(意思解释)
- 花拳绣腿(意思解释)
- 囊萤照雪(意思解释)
- 暴取豪夺(意思解释)
- 惊鸿艳影(意思解释)
- 室徒四壁(意思解释)
- 秽德垢行(意思解释)
- 生拉硬扯(意思解释)
- 战战业业(意思解释)
- 有求必应(意思解释)
- 材雄德茂(意思解释)
- 知往鉴今(意思解释)
- 安身立命(意思解释)
- 打退堂鼓(意思解释)
- 不可告人(意思解释)
- 离本趣末(意思解释)
- 刚愎自用(意思解释)
- 变化无方(意思解释)
- 步步深入(意思解释)
- 背义忘恩(意思解释)
- 花天酒地(意思解释)
- 指手画脚(意思解释)
※ 恫心疾首的意思解释、恫心疾首是什么意思由康熙字典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半途而废 | 半途:半途上;废:中止。路走到一半停了下来。比喻事业没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终。 |
全科人儿 | 指父母、配偶、子女都健在的人。 |
又红又专 | 具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又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 |
孜孜以求 | 不知疲倦地探求(孜孜:勤勉的样子)。 |
遁入空门 | 遁:逃遁;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 |
不攻自破 | 不用攻击;自己就破灭了。多指不正确的理论或谣言未经批驳;就露出破绽;站不住脚了。 |
半吊子 | 肤浅的人。形容不通情理,说话随便,举止不沉稳的人。 |
到此为止 | 以这里为界限。 |
语短情长 | 语言简短,情意深长。 |
气象万千 | 气象:景象;万千:泛指极多。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
海水不可斗量 | 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计量的。常与“人不可貌相”连用;比喻不能凭人的相貌或现状来测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来。 |
斗水活鳞 | 语本《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后因以“斗水活鳞”比喻得到微薄的资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
羽旄之美 | 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 |
风虎云龙 |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
迭床架屋 | 床上搁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 |
如痴如醉 | 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
空腹高心 | 腹内空虚而目空一切。形容并无真才实学。 |
乐以忘忧 |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
鸡口牛后 |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
天下为一 | 一:统一。指国家统一 |
经国之才 | 指治理国家的才干。 |
变化无方 | 方:方向,引申为准则。善于变化没有固定的方向或程式。形容行动不因循守旧,变化多端。 |
留恋不舍 | 依恋着不愿去。形容依依惜别的情貌。 |
音容如在 | 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形容对死者的想念。同“音容宛在”。 |
岂有此理 | 岂:哪里。哪里有这样的道理。指极为荒谬;决无道理。 |
上楼去梯 | 比喻进行极其秘密的谋划。也比喻诱人上当。 |
出其不意 | 其:代词;对方;不意:没有意料到。原指作战时;在对方料想不到或没有准备时;进行突然袭击。现泛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
归老林下 | 指回到幽雅处所,度过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