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深伏隩的成语故事


潜深伏隩

拼音qián shēn fú yù

基本解释潜:深藏;隩:河岸弯曲的地方。形容潜伏深藏,不出头露面。

出处唐·韩愈《答侯继书》:“行自念方当远去,潜深伏隩,与时世不相闻。”


暂未找到成语潜深伏隩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潜深伏隩)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歌功颂德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斗鸡走狗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袁盎病免居家,与闾里浮沉,相随行,斗鸡走狗。”
遗形藏志 汉·严遵《道德指归论·上德不德》:“遗形藏志,与道相得。”
惜指失掌 《南史 阮佃夫传》:“佃夫拂衣出户,曰:‘惜指失掌邪?’”
出头露面 明 施耐庵《水浒传》:“孙二娘从小出头露面,况是过来人,惯家儿,也不害什么羞耻。”
通都大邑 唐 韩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强之间,而不知为备。”
不翼而飞 战国 齐 管仲《管子 戒篇》:“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
雄心壮志 宋 欧阳修《苏才翁挽诗二首》:“柳岸抚柩送归船,雄心壮志两峥嵘,谁谓中年志不成。”
指天誓日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其若可信。”
见危致命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