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会贯通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融会:融合领会;贯通:透彻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
出处宋 朱熹《朱子全书 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例子要没有活泼的想象力,就只能做出点滴的饾饤的工作,决不能融会贯通的。(朱自清《中国学术的大损失》)
基础信息
拼音róng huì guàn tōng
注音ㄖㄨㄥˊ ㄏㄨㄟˋ ㄍㄨㄢˋ ㄊㄨㄥ
繁体融會貫通
正音“会”,不能读作“kuài”。
感情融会贯通是褒义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辨形“融”,不能写作“荣”;“会”,不能写作“汇”。
辨析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都可形容在学习上能够领会;理解。但融会贯通的语义范围比“举一反三”大;指将各方面知识都能汇聚起来;得到透彻理解。而“举一反三”只是反映由一类事物推得其他事物。
谜语水管结冰用火攻
近义词举一反三、豁然贯通
反义词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望文生义
英语achieve mastery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subject
俄语разобраться и уяснить
日语諸々(もろもろ)の道理(どうり)から勘案(かんあん)してしっかり理解(りかい)すること
德语ein Gebiet von Grund auf verstenhen
法语compréhension parfaite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肝髓流野(意思解释)
- 见风是雨(意思解释)
- 经邦论道(意思解释)
- 囊萤映雪(意思解释)
- 以小见大(意思解释)
- 阿世取容(意思解释)
- 匡乱反正(意思解释)
- 香草美人(意思解释)
- 存而不议(意思解释)
- 劳民伤财(意思解释)
- 平淡无奇(意思解释)
- 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意思解释)
- 推三阻四(意思解释)
- 沤沫槿艳(意思解释)
- 供不应求(意思解释)
- 见危致命(意思解释)
- 风俗人情(意思解释)
- 鸿儒硕学(意思解释)
- 俭以养德(意思解释)
- 徇私舞弊(意思解释)
- 赴汤蹈火(意思解释)
- 三三两两(意思解释)
- 螓首蛾眉(意思解释)
-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意思解释)
- 牛郎织女(意思解释)
- 似是而非(意思解释)
- 材雄德茂(意思解释)
- 稳如泰山(意思解释)
※ 融会贯通的意思解释、融会贯通是什么意思由康熙字典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显山露水 | 比喻出名,显露才能。 |
半途而废 | 半途:半途上;废:中止。路走到一半停了下来。比喻事业没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终。 |
斩钉截铁 | 斩:砍断;截:切断。砍断钉子切断铁。比喻做事;说话坚决果断。 |
满天星斗 | 星斗:星的总称。布满天空的星星。比喻事情多而杂乱。后形容文章华美。 |
泥牛入海 | 泥塑的牛进入大海中就会化掉。比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 |
所作所为 | 指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为。多指一些不好的行为。 |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蔽:遮盖;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想望丰采 | 见“想望风采”。 |
大惑不解 | 惑:疑惑迷乱;解:理解。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辈子。后指对某事或情况怀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
户限为穿 | 户限:门槛;为:被。门槛都踩破了。形容进出的人很多。 |
赶尽杀绝 | 驱除干净;彻底消灭。比喻残忍狠毒;不留余地。 |
照葫芦画瓢 | 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
材轻德薄 | 指才德疏浅。有时用为谦词。 |
临危受命 | 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
百战百胜 | 打一百次仗;胜一百次。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 |
推三阻四 | 找各种借口推托、阻挠。 |
悬崖勒马 | 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勒:收住缰绳。 |
表里如一 | 表:外表;里:内心。外表和内心一个样。外表与内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论、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 |
燕雀安知鸿鹄志 | 鸿鹄:天鹅。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 |
缠绵悱恻 | 缠绵:情感萦绕而不能解脱;悱恻:悲苦。形容心情悲苦;无法排遣。后也指诗文情调凄怆而婉转。也作“悱恻缠绵”。 |
尘外孤标 | 尘外:世外;孤标:孤立的标志。形容清峻突出或人的清高品质。 |
断香零玉 | 比喻女子的尸骸。 |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 |
歌舞升平 | 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有粉饰太平的意思。含贬义。升平:太平。 |
室迩人遥 | 见“室迩人远”。 |
胡子拉碴 | 形容满脸胡子零乱不齐的样子。 |
分门别类 | 门:类;别:区别。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 |
龙驭上宾 |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