疐后跋前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疐:同“踬”,颠踬;跋:踏,踩。比喻进退两难。
出处梁启超《中国国债史》:“两造交哄,势极汹汹,我政府疐后跋前,莫知所适。”
基础信息
拼音zhì hòu bá qián
注音ㄓˋ ㄏㄡˋ ㄅㄚˊ ㄑ一ㄢˊ
感情疐后跋前是贬义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进退维谷。
近义词跋前疐后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面黄肌瘦(意思解释)
- 失魂丧胆(意思解释)
- 反复无常(意思解释)
- 犬马恋主(意思解释)
- 快马加鞭(意思解释)
- 绳锯木断(意思解释)
- 动荡不定(意思解释)
- 简明扼要(意思解释)
-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意思解释)
- 铺天盖地(意思解释)
- 心急如焚(意思解释)
- 顾影弄姿(意思解释)
- 供不应求(意思解释)
- 直捣黄龙(意思解释)
- 扶摇直上(意思解释)
- 罄竹难书(意思解释)
- 户告人晓(意思解释)
- 孝子贤孙(意思解释)
- 大开方便之门(意思解释)
- 善游者溺(意思解释)
- 异宝奇珍(意思解释)
- 古往今来(意思解释)
- 超然绝俗(意思解释)
- 丰功伟绩(意思解释)
- 进进出出(意思解释)
- 薪尽火灭(意思解释)
- 避俗趋新(意思解释)
- 腾声飞实(意思解释)
※ 疐后跋前的意思解释、疐后跋前是什么意思由康熙字典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引物连类 | 谓引证或引喻某一事物,而连带及于同类的其它事物。 |
不动声色 | 动:变动;声:说话的声音;色:脸色。内心活动丝毫没有在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也作“声色不动”、“不露声色”。 |
一路风尘 | 形容旅途辛苦。 |
安内攘外 | 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
笑骂由他笑骂,好官我自为之 | 指为官声名很坏,任凭人们笑骂,还是泰然自若当自己的官。 |
付之一炬 | 付:交给;之:它;炬:火把;一炬:一把火。给它一把火烧光。指用火烧毁。 |
反求诸己 | 诸;之于的合音;反过来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或对自己提出要求。 |
箪瓢屡空 | 箪:盛饭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匮乏。形容生活非常贫困。 |
简明扼要 | 扼要:抓住要点。简单明了;抓住要点。 |
言而无信 | 信:信用。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原作“言而不信”。 |
喜新厌旧 | 厌:厌恶。喜欢新的;厌弃旧的。多指用情不专一。 |
春山如笑 |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
必由之路 | 必:一定;由:经过。一定要经过的道路。 |
喔咿儒睨 | 儒睨:强笑的样子。形容老着脸皮,强作欢颜。 |
倒冠落佩 | 冠:帽子;佩:佩玉。这里指官服。脱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辞官还乡。 |
进道若退 | 谓前进之道反若后退。 |
巧上加巧 | 指一时凑巧或指人更加灵巧。 |
雨散风流 | 比喻离散。 |
光前启后 | 犹“光前裕后”。 |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 | 阋:争吵;墙:门屏;御:抵御。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一致对外。 |
粗服乱头 | 粗服:粗布衣服;乱头:蓬头乱发。形容不讲究修饰。 |
羽旄之美 | 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 |
各行各业 | 泛指所有的人所从事的各种行业。 |
闲情逸趣 | 同“闲情逸致”。 |
离奇古怪 | 十分奇特少见 |
前仆后继 | 仆:倒下;继:跟上。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
从天而降 | 天上掉下来的。 |
如火如荼 | 荼:音图。像火一样红;像茅草花一样白。比喻气势浩大而热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