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康熙词典三年丧三年丧的意思
sānniánsàng

三年丧


拼音sān nián sàng
注音ㄙㄢ ㄋ一ㄢˊ ㄙㄤˋ

繁体三年喪

三年丧

词语解释

三年丧[ sān nián sàng ]

⒈  古代丧服中最重的一种。臣为君、子为父、妻为夫等要服丧三年。为封建社会的基本丧制。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丧服中最重的一种。臣为君、子为父、妻为夫等要服丧三年。为封建社会的基本丧制。参阅《仪礼·丧礼》、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三年之丧》、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三年丧不计闰》。

《论语·阳货》:“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左传·昭公十五年》:“王一岁而有三年之丧二焉。”
杜预 注:“天子絶期,唯服三年,故后虽期,通谓之三年丧。”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阿司寇》:“后既崩,御史 李玉明 復上疏请行三年丧礼,亦戍於 伊犁。”

分字解释


※ "三年丧"的意思解释、三年丧是什么意思由康熙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皇考宾天时,朕止六岁,不能衰经行三年丧,终天抱恨,帷事奉皇太后,顺志承颜,且冀万年之后,庶尽子职,少抒前憾,今永违膝下,反上廑圣母哀痛,是朕之罪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