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康熙词典鸭跖草鸭跖草的意思
zhícǎo

鸭跖草


拼音yā zhí cǎo
注音一ㄚ ㄓˊ ㄘㄠˇ

繁体鴨跖草

鸭跖草

词语解释

鸭跖草[ yā zhí cǎo ]

⒈  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披针形,花蓝色,结蒴果。茎下部常匍匐地上,节上生根。多生阴湿之地。全草可作猪饲料,也用作清热解毒药。

引证解释

⒈  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披针形,花蓝色,结蒴果。茎下部常匍匐地上,节上生根。多生阴湿之地。全草可作猪饲料,也用作清热解毒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鸭跖草》﹝释名﹞引 陈藏器 曰:“鸭跖生 江 东、 淮 南平地。叶如竹,高一二尺,花深碧,好为色,有角如鸟嘴。”

国语辞典

鸭跖草[ yā zhí cǎo ]

⒈  植物名。鸭跖草科鸭跖草属,一年生野生草本。茎高尺余,质柔,常倾卧于地面,叶互生,与竹叶相似,花碧蓝色,可作染料或绘画颜料,幼茎亦可食用,略带苦味,是山野、路旁、水边常见的草花。

分字解释


※ "鸭跖草"的意思解释、鸭跖草是什么意思由康熙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