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àng yì zhí yán
注音ㄓㄤˋ 一ˋ ㄓˊ 一ㄢˊ
成语解释
仗义执言
繁体仗義執言
⒈ 凭据义理,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
英speak out from a sense of justice;
⒈ 伸张正义,激昂陈词。
引《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此人姓 范 名 汝为,仗义执言,救民水火。”
鲁迅 《南腔北调集·又论“第三种人”》:“法国 的文艺家,这样的仗义执言的举动是常有的。”
⒈ 主持正义,说话正直公道。
引《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此人姓范名汝为,仗义执言,救民水火。」
《东周列国志·第一四回》:「若以文、武、宣、平之灵,仗义执言,四国悔罪,王室之福。」
1.他为人正直,敢仗义执言。
2.储安平这种不顾私人恩怨的仗义执言的风格让人敬佩。
3.一时间群情激愤议论纷纷,百姓都力挺这位有胆识的书生对其仗义执言称赞有加,而对朝廷的屈辱求和恨得咬牙切齿。
4.好样的小伙子,你不仅能替我们公安机关勇擒恶性嫌疑人,还能为底层的弱势群体仗义执言,明天的市委常委会我就提出倡议,在全市掀起向你学习的活动。
5.这就决定了面对社会的不平之事,律师应有拍案而起,仗义执言,慷慨陈辞的豪气和激情,没有这样的激情,我们的执业活动就会失去良知和正义的动力。
6.李老师是个仗义执言的好人。
7.他为人正直,敢仗义执言。
8.现在,也是他仗义执言,自己才获得了表现自己的机会。
9.他想到自己从交警到刑警的换岗;想到鲁光淦在许市长面前的仗义执言;想到去叶家的助阵……绝对不能恩将仇报,这是他此时的唯一理念。
10.律师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敢于仗义执言,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