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关于怀古的古诗

怀古

共收录〔1205〕首关于怀古的古诗

本页收录的有关怀古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热度排序,通过这些怀古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诗词名家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有关怀古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对菊怀古

宋代史铸

靖节先生菊满园,其名独有九华存。

东篱若许尘踪到,佳品须当尽讨论。

和浙西李大夫晚下北固山喜松径成阴怅然怀古偶题临江亭

唐代元稹

自公镇南徐,三换营门柳。

怀古

宋代陈普

世事悠悠一转头,断云荒草古今愁。

青山北去黄河隔,白日西飞东水流。

和浙西李大夫晚下北固山喜径松成阴怅然怀古…和依本韵

唐代刘禹锡

一辞温室树,几见武昌柳。荀谢年何少,韦平望已久。

种松夹石道,纡组临沙阜。目览帝王州,心存股肱守。

金陵怀古

宋代袁太初

晋委东都帝秣陵,岂无机会可争衡。

诸公坐视敌来往,一水反为国重轻。

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

唐代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南徐怀古

宋代王令

昔人战血化为土,今人常怀昔人苦。

大江冥冥截海流,铁瓮城高排万虎。

北固山望扬州怀古

宋代刘宰

北固城高万象秋,烟竿一缕认扬州。

试乘绿涨三篙水,要见朱帘十里楼。

彭门城上见乡人社会怀古

宋代张方平

南北分疆域,此城当要津。幻泡兴废速,蛮触战争频。

世换山河旧,时平井邑新。喧喧村社散,多是白头人。

秋过琴台怀古

宋代张方平

周道积衰礼义坏,夫子咏歌沂泗滨。宓君不齐宰单父,独推深诚仁此民。

弹琴燕坐澹无事,人不忍欺风化淳。流光逝水二千年,我税征鞍来盘桓。

登乐游原怀古

唐代豆卢回

缅惟汉宣帝,初谓皇曾孙。虽在襁褓中,亦遭巫蛊冤。
至哉丙廷尉,感激义弥敦。驰逐莲勺道,出入诸陵门。
一朝风云会,竟登天位尊。握符升宝历,负扆御华轩。

灌阳怀古

宋代王绅

灌阳翳颓城,清湍夹荒廛。居民数十家,烟火何萧然。

停骖问民俗,共言苦输边。捶扑无完肤,逋租动累千。

建业怀古

唐代吴筠

炎精既失御,宇内为三分。吴王霸荆越,建都长江滨。
爰资股肱力,以静淮海民。魏后欲济师,临流遽旋军。
岂惟限天堑,所忌在有人。惜哉归命侯,淫虐败前勋。

景阳台怀古

唐代陈贶

景阳六朝地,运极自依依。一会皆同是,到头谁论非。
酒浓沈远虑,花好失前机。见此尤宜戒,正当家国肥。

和张相公太原山亭怀古诗

唐代陆瀍

激水泻飞瀑,寄怀良在兹。如何谢安石,要结东山期。
入座兰蕙馥,当轩松桂滋。于焉悟幽道,境寂心自怡。

严滩怀古

宋代沈清臣

桐庐之山屹如址,桐江之水清见底。

间关万里却归来,依旧此山如此水。

石城怀古

唐代刘洞

石城古岸头,一望思悠悠。几许六朝事,不禁江水流。

潘怀古参学

宋代薛嵎

同吟四十过三四,常恨诗衔欠一官。

人事中年多感慨,仕途今日更艰难。

登越王城怀古

宋代程玄辅

霸业今何在,行成计亦深。

秋风吹海水,寒日下山阴。

钓台怀古

唐代刘驾

澄流可濯缨,严子但垂纶。孤坐九层石,远笑清渭滨。
潜龙飞上天,四海岂无云。清气不零雨,安使洗尘氛。
我来吟高风,仿佛见斯人。江月尚皎皎,江石亦磷磷。

怀古堂前小梅渐开四首

宋代杨万里

绝艳元非著粉团,真香亦不在须端。

何曾天上冰玉质,却怕人间霜雪寒。

怀古堂前小梅渐开四首

宋代杨万里

楝得疏花折得回,银瓶冰水养教开。

忽然灯下数枝影,唤作窗间一树梅。

姑苏台(一作吴中怀古)

唐代刘驾

勾践饮胆日,吴酒正满杯。笙歌入海云,声自姑苏来。
西施舞初罢,侍儿整金钗。众女不敢妒,自比泉下泥。
越鼓声腾腾,吴天隔尘埃。难将甬东地,更学会稽栖。

岁暮福昌怀古四首其二{张子房}

宋代张耒

谋臣何处不知名,谁与留侯敢抗衡。

筹下兴亡分楚汉,幄中谈笑走韩彭。

岁暮福昌怀古四首其三{李贺宅}

宋代张耒

少年词笔动时人,末俗文章久失真。

独爱诗篇超物象,只应山水与精神。

雨後清晓梳头,读书怀古堂二首

宋代杨万里

虫响余霄寂,荷妆赴晓鲜。

梳头花雾里,照水柳风前。

山亭怀古

唐代张弘靖

丛石依古城,悬泉洒清池。高低袤丈内,衡霍相蔽亏。
归田竟何因,为郡岂所宜。谁能辨人野,寄适聊在斯。

晓登怀古堂

宋代杨万里

度暑过于岁,初凉别是天。独穿秋露草,来看晓风莲。

病骨殊轻甚,幽襟一洒然。不妨聊吏隐,何必更林泉。

怀古堂前小梅渐开四首 其四

宋代杨万里

拣得疏花折得回,银瓶冰水养教开。忽然灯下数枝影,唤作窗间一树梅。

岁律又残还见此,我头自白不须催。相看姑置人间事,嚼玉餐香咽一杯。

沛中怀古

唐代鲍溶

烟芜歌风台,此是赤帝乡。赤帝今已矣,大风邈凄凉。
惟昔仗孤剑,十年朝八荒。人言生处乐,万乘巡东方。
高台何巍巍,行殿起中央。兴言万代事,四坐沾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