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康熙字典莎字的解释
莎

拼音 suō shā 注音ㄙㄨㄛ ㄕㄚ
部首艹部 总笔画10画 结构上下
五笔AIIT 五行 统一码838E
笔顺一丨丨丶丶一丨ノ丶ノ
名称横、竖、竖、点、点、提、竖、撇、点、撇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suō(ㄙㄨㄛ)

⒈  〔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的块根称“香附子”,可入药。

其他字义

shā(ㄕㄚ)

⒈  多用于人名、地名。

异体字

  • ?
  • ?
  • ?
  • ?

造字法

形声:从艹、沙声

English

kind of sedge grass, used anciently for raincoats


※ 莎的意思、基本解释,莎是什么意思由康熙字典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shā

〈名〉

(1) 莎鸡,虫名。即“纺织娘”。别名为“莎虫”。学名“螽斯” [katydid]

六月莎鸡振羽。——《诗·豳风·七月》

(2) 另见 suō

基本词义

suō

〈名〉

(1) (形声。从艸,沙声。本义:草名。香附子)

(2) 同本义 [cyperus]

莎,镐侯也。——《说文》。亦名沙隨,一名地毛,其实附根而生,谓之缇。即今香附子。

薜莎青薠。——《汉书·司马相如传》

青鞦莎靡。——潘岳《射雉赋》

田无立禾,路无莎薠。——《淮南子·览冥》

(3) 又如:莎池(周围长有莎草的水池);莎岸(长着莎草的岸边);莎洲(长有莎草的水洲);莎香(莎草的香气);莎庭(长满莎草的庭院);莎径(长满莎草的小路);莎阶(长满莎草的台阶);莎台(长着莎草的楼台)

(4) 通“蓑”。如:莎笠(即蓑笠);莎衣(衰衣)

词性变化

suō

〈动〉

(1) 花叶脱落,凋谢 [wither]

尔杞未棘,尔菊未莎,其如予何,其如予何。——唐· 陆龟蒙《杞菊赋》

(2) 另见 shā

康熙字典

莎【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韻會》蘇禾切《正韻》桑何切,?音唆。草名。《說文》薃侯也。一名侯莎。《爾雅翼》莖葉似三稜,根周匝多毛,謂之香附子。一名雀頭香。《博雅》地毛,莎䔺也。

木名。《廣韻》似桄榔,其樹出麪。

《前漢·馮奉世傳》莎車王萬年。《註》莎車,國名。

亭名。《水經注》莎泉南流,水側有莎泉亭。

《集韻》師加切,音沙。蟲名。《詩·豳風》六月莎雞振羽。

宣佳切,音綏。挼莎,以手切摩也。《禮·曲禮》共飯不澤手。《疏》澤謂挼莎。

摩莎洓之,出其香汁。

《韻補》莎草之莎,叶音綏。《馬融·廣成頌》鎭以瑤臺,純以金堤,樹以蒲柳,被以綠莎。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莎【卷一】【艸部】

鎬侯也。从艸沙聲。蘇禾切

说文解字注

(莎)鎬矦也。夏小正。正月緹縞。縞也者、莎隨也。緹也者、其實也。先言緹而後言縞者、何也。緹先見者也。釋艸。薃矦、莎。其實媞。按縞薃鎬同字。許讀爾雅鎬矦爲句。鎬矦雙聲。莎隨㬪韵。皆絫呼也。單呼則曰縞、曰莎。其根卽今香附子。从艸。沙聲。穌禾切。十七部。籒文作?。漢書地理志?題。省水從?。?與少同也。俗誤作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