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李白的诗 > 登锦城散花楼

登锦城散花楼

[唐代]:李白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登锦城散花楼译文及注释

译文

红日高照锦官城头,朝霞把散花楼染得光彩夺目。楼上的窗棂闪耀着金色光辉,门上的彩绘像锦绣一样美丽。

珍珠串成的门帘悬挂在银色的帘钩上,凌云欲飞的楼梯升起在碧绿的树丛中。

站在楼头,放眼四望,一切忧愁愤懑的情绪都一扫而空了。

昏暗的暮雨潇潇飘向三峡,满江的春水环绕着双流城。

今天我来此登楼而望,简直就是在九重天之上游览。

注释

锦城散花楼:锦城为成都的别称,又称锦里;散花楼,一名锦楼,为隋末蜀王杨秀所建,故址在今成都市区东北隅。

金窗、绣户:装饰华美的门窗。

珠箔(bó):即珠帘。用珍珠缀饰的帘子。银钩:玉制之钩。银:一作“琼”。

飞梯:即高梯,指通往高处的台阶。

忧:一作“愁”。

三峡:指长江三峡。其说不一,今以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为三峡,在四川奉节至湖北宜昌之间。

双流:县名。属成都府,因以县在二江(郸江、流江)之间,故得名双流,即今四川省双流县。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419 .

2、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63-765 .

3、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3-5 .

登锦城散花楼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是李白最早创作的诗歌之一。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詹福瑞、刘崇德、葛景春等认为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春初游成都时;裴斐《李白年谱简编》则认为此诗是李白在开元十年(722年)重游成都时所作。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63-765 .

2、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3-5 .

登锦城散花楼鉴赏

  全诗的大意是:在旭日初升霞光映照下,散花楼更显金碧辉煌、富丽堂皇。高梯入云,楼接霄汉,气象雄伟。诗人极目云天,心旷神怡,因而留连忘返。遥看潇潇暮雨飘洒向三峡,俯视春江绕城,景物尽收眼底。散花楼的美景竟然使诗人陶醉了。在此之后,诗人就要东行,前往三峡了。此时登楼竟如在九天云霄之上游玩。

  诗人没有描写散花楼的建筑规模、营造特点、位置与布局等,而是通过金窗、绣户、珠箔、银钩、飞梯等器物的色、光、形、态的变化和辉映,显现出散花楼的高雅别致,宏伟壮观。“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这两句诗对仗修辞手法的运用,把初日临照下的锦城散花楼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全诗仅有这两句不合格律,如果去掉这两句,此诗就相当于一首五言律诗了。而这两句在诗中非常重要,可以说是“诗眼”。前句的意象构成一幅十分鲜明的画面,后句写出了诗人的快意之感,这两句初步显示了李白极端夸张笔法的感染力。末句“如上九天游”则是再次抒发登楼的愉悦之情。

  综观全诗,形象鲜明,意境飘逸,情景真切,开合自然。不仅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而且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虽属年少之作,已经显示了李白的诗歌天才,大手笔已见端倪,不是人尽能为之的。当时苏梃就称赞李白有雏凤之态。

李白简介

唐代·李白的简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 李白的诗(963篇)

猜你喜欢

胡太保宗宪

清代严遂成

铙歌酾酒客盈庭,画戟朱旗战血腥。入海几时归夏正,媚人何苦陷张经。

屡呈贺表冤宜白,不信私书汗尚青。龟鹿无灵来大鸟,狱门当作夕阳亭。

绕佛阁 其二 东堂月夜,叠前韵

清代樊增祥

昨宵猛雨。今夜碧月,来共鸥语。茶梦圆否。欲圆又破,梁间燕儿絮。

小园一亩。梧竹影里,窥见河鼓。风叶掀舞。小荷堕粉,徘徊不能去。

又同黎明府游铜官山二首 其一

明代邓云霄

美人如玉树,作令得铜官。望气千峰紫,清谈六月寒。

讼庭多暇日,幽境洽馀欢。归路澄湖晚,仙城隔水看。

开河待闸苦热

明代陆深

长江无六月,此语为谁传。筠簟纱厨里,何人不可怜。

我家本在三江上,竹树成行更森爽。画阁含风蘸水开,仙槎到海随潮长。

云溪杂咏

郭印

林园无俗物,满目是琅玕。

非雾昼常晦,不见夏亦寒。

赵昌海棠图

元代金涓

银烛烧残梦未回,旧家庭院已荒苔。玉箫声杳人何处,惟有东风燕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