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关于山的古诗

共收录〔31683〕首关于山的古诗

本页收录的有关山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热度排序,通过这些山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诗词名家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有关山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以诗句咏梅·山意冲寒欲放梅

宋代方蒙仲

逆境春容少,穷时节义难。

此花小异处,却要十分寒。

清明谒陵遂游西山

明代霍与瑕

清明佳节出都门,暖日和风肃骏奔。万国衣冠共玉帛,亿年陵寝镇乾坤。

瑞蔼四山围锦树,灵泉千仞落云根。天藏地设真奇胜,帝祉应知奕叶繁。

以诗句咏梅·孤山山下醉眠处

宋代方蒙仲

佳句千所嗔,谪与水仙隅。

樽酒酹逋翁,更道香影下。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唐代王勃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sài)北云。

三山归舟

清代何梅

闽溪不可上,上若上青天。缆向峰头系,舟从石罅穿。

晴空排虎刺,急濑吐蛟涎。赋命真穷薄,频年往复旋。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宋代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

由霍泉上山

近现代张瑞玑

信步寻樵径,疏林挂落晖。钟声千壑定,塔影一僧归。

怪石拦人立,狞云挟雨飞。山亭暮烟散,万树护禅扉。

武功县望太白山

清代周京

百里武功县,明当太白山。雪从何代积,春到几时还?

清霁迥晴昊,高寒指翠峦。军行休鼓角,风色正愁颜。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作春归桃花岩贻许侍御)

唐代李白

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蓬壶虽冥绝,鸾鹤心悠然。
归来桃花岩,得憩云窗眠。对岭人共语,饮潭猿相连。
时升翠微上,邈若罗浮巅。两岑抱东壑,一嶂横西天。

者那山行

清代牛思凝

暮起炊烟一缕斜,万重深树有人家。崎岖拨草寻荒径,踏遍山山黄玉花。

兼山会食

宋代方蒙仲

惯从客里换春秋,愧见平生马少游。

怀去仅赢一黄勅,传呼能得几苍头。

绿萝山

清代潘曾莹

山行极幽邃,藤萝垂绝壁。一径夹松篁,苍翠纷相积。

濛濛万绿中,时露片云白。云又化为烟,缥缈成一碧。

恒山

刘石龄

宝符玄玉奠兹麓,有神上下扶乾坤。曲阳飞石就禋祀,虞舜不到恒山边。

兹语荒怪谁所纪,翠砥屃奰空磨镌。磁窑两岸尺绝壁,南有细径缘秋烟。

送洞元法师归茅山三首

宋代蔡肇

绛节飘飘下紫清,更参隐诀制颓龄。

若逢方丈庞眉叟,来爱囊中赤甲经。

石排山渡行

宋代蔡肇

中泠之西古石排,狂波悍浪何能摧。

颠崖骨立不受土,草木坚瘦知谁栽。

慎思说家山之胜用其语得诗

宋代蔡肇

江清石磊磊,野旷竹修修。

此地有茅屋,我行寻白鸥。

孤山梅

宋代方蒙仲

千古水仙玉,坡以逋仙配。

山谷弟山礬,两事同一意。

观梅回汲细林山泉水

清代沈祥龙

我昨探梅乱云窟,欲练梅花作诗骨。祇愁竟体尘氛多,脉脉芳馨苦汨没。

愿汲泉水山之阴,未洗双眼先洗心。心清始觉吟梦稳,缟衣仙子来深林。

由岳麓寺下山返舟作

清代陈廷庆

湘滨来五度,才得一登临。片片江帆影,重重岳树阴。

碑赊三日读,僧向六朝寻。欲续传镫事,斜阳下碧岑。

题惠山翠麓亭

苏台父

山势丛丛向北盘,高僧平日为开轩。莫嫌长有车马到,真爱都无鸟雀喧。

剩长松篁留日脚,少移桃杏破云根。十年往返未曾厌,煮茗尝泉到酒樽。

黄瘿瓢山人

清代伊朝栋

扁舟醉遍秣陵酒,华发归来犹梦思。春水绿波江总宅,夕阳红树小姑祠。

六朝往事吟诗遍,万里长江入画奇。最好白门烟柳色,请从东绢发枯枝。

再答山阴王玉映并宗弟睿子

清代丁耀亢

海上仙人挽鹿车,《五噫》歌就出关初。黔娄偕隐称良友,班女工文续《汉书》。

玉笈家藏空粉黛,青箱世业伴樵渔。又闻宫壸征闺范,不去翻来问索居。

梦游庐山得句醒后成之

清代伊朝栋

碧峰杰出南斗旁,敷浅原边曾一望。别来廿年忽萦梦,匡君招我采芝洞。

我时手携绿玉筇,脚底踏破云千里。虽无泠然御风术,济胜尚能登矹硉。

汪刺史守愚修元遗山先生墓诗以纪之

清代伊朝栋

金源有诗人,文采兼亮节。瓣香绍坡谷,夕秀启虞揭。

同时李与辛,俯首敢颃颉。孤臣念君国,白雪盈华发。

寄题君山亭送吕天衢秀才

宋代蔡肇

百川赴下流,江海互吞吐。

回澜薄空日,老岸不立土。

和翟忠惠游焦山

宋代蔡肇

吾闻海中之山名黛舆,公纮九野水所输。

沙痕蕝石记千古,尧水滔天才一濡。

思来江山外,望尽烟云生。

唐代张九龄

(lǎo)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

六月二十四日钟仰山侍郎

清代潘世恩

寒蝉先秋鸣,凉意在树杪。卧闻檐雨止,起视琐窗晓。

清风来不速,引我至琼岛。中央一水亭,四面万花绕。

阳明山人铜印歌和石庵师元韵

清代潘世恩

读书学道不适用,一腐儒耳非英雄。先生少负经世略,骐骥一出凡马空。

批鳞折角遭谴责,只手欲捧榑桑红。龙场兀坐素患难,生徒壁立和春风。

登焦山二首

宋代蔡肇

野旷天平入,潮生海倒流。

帆余闽峤色,雁带玉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