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关于山寺的古诗

山寺

共收录〔945〕首关于山寺的古诗

本页收录的有关山寺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热度排序,通过这些山寺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诗词名家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有关山寺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成山寺

明代林廷模

青山环古刹,彷佛画图开。禅榻留云宿,僧斋唤鹤陪。

听泉忘久坐,刻竹记曾来。老衲浑无事,关门护绿苔。

峡山寺

明代白璿

山郭推篷见,钟声出峡闻。岩扉晴拂雨,洞口晚留云。

谷响传樵语,江空饮鹿群。归来看屐齿,犹带落花薰。

游万松山寺

宋代陈良贵

墨水东驰一鉴悬,隔江幽趣浩无边。閒凭古刹峰千点,远望春波水满田。

野客到时鸥自狎,禅僧定后鹤初旋。重寻未有三生约,一笑归来月满川。

惠山寺与子羽话别

明代华察

看山不觉暝,月出禅林幽。

夜静见空色,身闲忘去留。

拟寒山寺 其一一一

释怀深

有求皆是苦,众生须要求。因名忘性命,为利起戈矛。

不足无时足,知休真下休。死生呼吸至,无人替汝愁。

游金山寺见旧作有述同游者两谢君方子公张明教及童子二仲也

明代袁宏道

壁上苔痕字,回头十二年。方平犹眼底,江令是生前。

童子来扶杖,山僧试煮泉。浪中惊准出,塔下古蛟眠。

与彭总制幸庵侍御汪端甫正即鲍继文主政张德容同游金山寺次戴松崖大司寇韵

明代王缜

长江风浪定,此地古今浮。山静惟闻磬,天空不碍舟。

楼台云外迥,烟树望中稠。共说平南后,何人为国忧。

重游盘山寺

清代魏源

青壁障我前,丹崖枕我席。瀑雪响我左,松云滃我腋。

溪声以为楼,溪光以为宅。山重水复中,放出一泓碧。

十月六日与客游金山乾明宣塔戒坛弥勒舍利广教七山寺三首 其一

刘摰

水落溪桥霜未寒,冈林平浅是西山。路穿峭茜青葱底,寺在崎岖屈曲间。

登淩敲台遗迹在太平城北三里许改为黄山寺台但存一危石

明代王缜

淩敲台上石零丁,露草骨丝虫乱鸣。独有东山无改换,几番冷眼看升平。

与汤仁夫游惠山寺望湖亭畔有玉乳泉俗云第二水也

明代王缜

惠山山寺隐山隈,门径萧疏半是苔。玉乳泉清尘梦醒,炼湖天净宿云开。

僧从入定闲钟磬,谁共忘机付酒杯。脱俗未须留玉带,一亭苍翠即蓬莱。

峡山寺

明代李德

峡云藏绝壁,峡水积寒流。宝树笼香阁,天花散彩楼。

梵音晴隐隐,钟韵夜悠悠。闻道金仙宅,飞来最上头。

题幼文为费景祥写古萧山寺图

明代张羽

山人手持酒一卮,长跪向我求新诗。自言此□君所识,乃是河南使君之所为。

□厓怒瀑形绝奇,天门阁道相因依。中有台殿横天梯,金绳碧瓦光参差。

泊京口望金山寺

明代陈鹤

南徐一片石,千古柱中流。

绕树开僧舍,缘空结梵楼。

游君山寺

明代薛瑄

为爱湖中山,遂寻山下路。

跻攀转出邃,涧谷亦回互。

夜泊峡山寺下

明代李孙宸

入夜看山罢,怜幽未解桡。卧云身倍稳,醉月量偏饶。

上界传清梵,长江咽暮潮。榜人休促发,吾意任萍飘。

小金山寺同诸子送别张明府

明代李孙宸

旧识灵洲海上山,金银楼阁出人间。空中似听吹笙过,定里如闻振锡还。

方丈香分荀令袖,九还丹驻葛洪颜。凭君取醉东林酒,明发双凫未可攀。

重游狼山寺

清代王国维

不过招提半载余,秋高重访素师居。

朅来桑下还三宿,便拟山中构一庐。

香山寺

明代李孙宸

山色青无尽,都来入此轩。观空天变幻,窥磴石飞翻。

客爱跻登险,僧忘应对烦。绳床容小憩,清绝梦中魂。

湘山寺飞来石

明代蓝智

片石罗浮裂断崖,飞空遥镇梵王台。千年虎豹疑星陨,五夜蛟龙共雨来。

锡响空山云雾合,杯浮沧海浪波开。至今老衲翻经处,点点天花护碧苔。

宿阳朔山寺

明代蓝智

晚景孤村僻,松门试一登。

秋山黄叶雨,古寺白头僧。

同郑逸人宿西山寺

明代林鸿

翠壁开西麓,金宫隐上方。云霞横鸟道,日月焕龙章。

桂殿丹青古,松门草木苍。潭空窥鸟影,夜静识天香。

题福山寺陈铉读书堂

明代林鸿

穷经不出户,一室古珠宫。

灯影秋云里,书声晚磬中。

同林秀才敏郑生烱游末山寺

明代林鸿

野寺集秋色,门閒掩古苔。偶寻青草径,遥入白云来。

山叶风自落,砌花寒始开。幽期重九日,即此醉陶杯。

焦山寺鉴师临江轩

明代释宗泐

一峰如钜石,屹立江水中。宝刹蔚崇构,势与山争雄。

若人于此住,超然尘外踪。开轩当水面,下瞰冯夷宫。

金山寺

明代袁华

妙高峰下龙游寺,小艇能为半日留。灵物上随雷电化,大江中抱石崖流。

涛头钟鼓鼋鼍伏,鳌背楼台日月浮。欲汲三泠泉煮茗,谁将长绠取深湫。

惠山寺再送王伯穀

明代童珮

祖席重开酒近泉,骊驹再唱侣为仙。

攀将柳色青前度,挹取山光绿隔年。

游山寺

明代蒋冕

病馀长与俗多违,策杖频来扣竹扉。行过空林僧不见,庭前惟有白云飞。

宿石钟山寺

明代陈国是

稳几当窗久,湖光满客衣。云封莲室静,萤傍石钟稀。

一水分吴楚,孤城接翠微。山灵应不负,空自采江蓠。

别虎丘山寺

明代王鸣雷

老去别山如别世,三观四看未能忘。鹿行僧径眉毛净,虎印经台爪掌香。

疏纸不堪书越绝,斋灯岂为荐吴亡。他朝若忆此山寺,一百八声钟最长。